盘足龙是蜥脚形亚目恐龙,它的第一批化石被发现于中国的东北地区,
诞生于在1亿3千万年前,属于大型的植食性恐龙,体长可达15米,体重更是达到了15-20吨左右,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前肢是明显比后肢更长的,而且它的脚底基本都是圆盘状,所以也才以此得名。
盘足龙的外貌特征
盘足龙长达15米,差不多一节火车车厢那么长,而重量也达到了20多吨,也几乎相当于4头大象的总体重,因此属于白垩纪的巨型蜥脚类恐龙之一,它的脖子非常的粗壮,但是也达到了体长的一半,前肢更长,脚底都是圆柱形的,所以它的身形是前高后低的,尾巴明显很短,看起来的样子就像是梁龙的尾巴缩短,前肢变长之后的样子,带着一丝的滑稽。
盘足龙的生活习性
盘足龙属于植食性恐龙,由于脖子非常粗壮且长,因此它的觅食范围非常的广,所以横向采食是可以的,不用非常频繁的变更脚底的位置,即便是站在原地也能够吃到大部分的植物,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它无法向高处采食树叶,因为脖子没法进行抬高,不过之后的巨龙类恐龙则进化出了更加灵活的脖子,从而改善了这种趋势方式。
盘足龙作为植食性恐龙,虽然体型庞大,但是也还是不如那些巨龙类恐龙,所以它也进化出了很多的防御方式,比如当遇到食肉恐龙的时候,盘足龙能够抬起前肢,使用自己的体重来对敌方进行踩踏。而除了这样主动的防御方式之外,盘足龙还拥有着超厚实的皮内成骨,主要分布在背部,这也是巨龙类恐龙最普遍的特征之一。
盘足龙的化石发现
到目前为止,盘足龙的化石发现非常的完整且罕见,这也使得我们对它的了解更加的全面。盘足龙的第一批化石最初发现在中国山东省,不过之后也陆续在中国辽宁的西部地区也发现了疑似这种盘足龙的牙齿。目前已经纪录在案的盘足龙化石主要有三个标本,其中包含了颅骨、脊椎骨、腰带、肩带等各种部位的化石。盘足龙的头骨非常高,有点类似圆顶龙,而它的颈椎骨也有多达17节,而这也说明它可能与巨龙类有关系。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