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一个神奇的网站

古代头发的作用:古时说发型多半是在谈年龄?

小孩子头发下垂的样子,后引申为儿童或者童年的意思。“髫”容易和“髻”弄混。前者专门用于孩童,而且是用来形容头发下垂的样子;而后者主要用于“发髻”,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清代袁枚《祭妹文》中“汝梳双髻”,指的就是妹妹头上梳着两个发结。清代戴名世《姚符御诗序》中“与余垂髫相识,稍长,各游学四方”,说的便是小时候就相识了,等长大一些,便各自游学。其实“召”和“吉”用于发声,根据读音便不会将这两个字写错。

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及笄、黄发等。古时孩童,把头发中分,在头的两侧束成两结。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叫总角,指的是八九岁到十三四岁。后来人们也用“总角之交”来形容幼年时代就交好的朋友。束发是把总角解散,束成以髫。这时已是成童。开始束发的年龄大约为十五岁,在古代是入大学之年。弱冠指的是古时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因此时身体还不够强壮,故称弱冠。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礼,大约到了十五岁,女孩子就会把头发束起来,佩戴上笄(也就是发簪),表示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许配人家。黄发则是用来形容长寿的老人。古人认为老人发白,白久则黄,因此黄发是长寿的标志。

赞(0)
文章链接:https://www.jwfnf.com/19078.html
文章名称:古代头发的作用:古时说发型多半是在谈年龄?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网站说明: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果您是该内容的作者,不想本站发布的,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将应您的要求删除
站长 QQ:340207562
分享到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更多精彩视频请进入“探秘研究院”【百家号】

"探秘研究院" 是一个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站,专注于探索世界各地的奇闻异事、未解之谜和神秘文化

点我进入【百家号】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